黃楊木雕收藏:需創新累積
大凡具有藝術創新精神者,多為有深厚功底的厚積薄發者。羅丹看了米開朗基羅作品之后,走出古典主義堂奧,步入自己印象派圣殿,而被當時保守主義視為異端。印象派先驅馬奈在歐洲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革新技法,引來了學院派的歧視。印象派創始人莫奈,創作了《日出》,被當時評論家們用來嘲笑,形成了印象主義畫派。蒼穹瀚渺,古往今來的藝術大家都是在創新中自立、永恒的。
黃楊木雕,是供人賞玩的特藝雕刻。一件黃楊木雕精品的誕生,不僅是作者長期知識積累,觀察生活萬象,隱于內而發于外的心智之果,也是作者學養、修養和他的品味、品格、品德、品性的反映。假如沒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積淀,即便有想象也沒有多大內涵,蒼白無力,更何談超以象外,得其寰中呢。
我在藝海沉浮近半個世紀,時常在創新與變化之中陷入深思,也樂此不疲。
黃楊木雕如果以傳統的形式出現,就如同一幅精妙細膩的工筆白描。當我徜徉在朱子常的作品前,賞讀他驚世絕倫的雕刻技藝和出神駭俗的形象刻畫時,總也很自然地把他的作品與工筆白描來相題并論,嘆服于細微的局部刀刀入扣,一絲不茍。于是乎,我創作的《東坡觀硯》、《李清照》、《山濤》、《羲之與鵝》等作品,在雕刻上也試圖發揮傳統技藝的特點,以形傳神地表達內在涵義和思想精髓,人物的整體造型、面部刻畫也始終用雕刻中的工筆手法表現,給人留下歷史的追憶和回溯。
壽星是工藝雕刻中十分常見的傳統題材,自古以來,在造型上總是手拿壽桃,或騎著梅花鹿,或伴以仙鶴,或鶴鹿同壽,多是在作品的構圖上加松枝、雕附加物,俗不可耐,卻鮮少有用一減再減的處理手法來表現的。大美無言,其中有大減之內涵,造型藝術做到簡潔,就會高雅脫俗。藝術創作要刪繁就簡,尤其是圓雕。簡不是空洞無物,不是簡單化,要有內涵,能看出文化底蘊。吳冠中先生的畫意境之深就在于簡,在于歸納,譬如他所畫的《盧浮宮》、《房東家》、《雙燕》、《秋瑾故居》,幾塊大調子就讓人百讀不厭,耐人尋味。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在2002年5月9日一次精彩的演講中,揭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:杳無際涯的宇宙,雖然萬象紛呈,但卻有著偉大而和諧的秩序,而這種秩序是可以用簡潔明了的數學公式標示的。從這里也可以看出,藝術與科學的分野與聯系,有時也會殊途同歸。
30余年前,我受周昉仕女畫的啟示,以線條為主要造型形式,雕刻出唐仕女的婀娜之姿和豐腴肌膚,在當時完全顛覆了黃楊木雕在仕女造型上慣用的甜媚之態,追尋唐風宋韻!遏⒒ㄊ伺吩谠煨蜕弦跃帶面,用了橫豎對比的線,加強了作品的裝飾趣味,體現出線的美感,突出了黃楊木雕細膩的本質,帶有一點中國繪畫的氤氳之氣。這種從骨子里尋找民族藝術精髓,對提高黃楊木雕這種藝術形式也會有積極的時代意義。
長期搞創作,碰到不同題材施用不同手法,是我們創作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。常常有些人定格在一種手法,自以為是形成了風格。傳統黃楊木雕是精雕細刻,光滑圓潤,細磨光亮,作品所配的底座也十分考究,黃楊木雕如舍棄諸多技法,就喪失了作為特藝雕刻的存在價值,如只囿此道,不出藩籬,也無異是對傳統雕刻的自殘。傳統是古典規范的港灣,如停滯于港灣就喪失了自我的方向。
曠世之作并不是產生于靈感的火花。珂勒惠支《農民戰爭》這組聲勢浩大的杰作卻是從一個婦女的背影開始的。那婦女洋溢著復仇的憤怒,渾身是力,揮手頓足,是所有名畫中最有力量的女性,是畫家感受殊深,長久孕育,伴隨著強烈激情而創造出來的。我1985年創作的拙作《屈原》在表現手法上孕育已久,運用了傳統白描式的精雕,中國畫中的兼工帶寫,具有一種潑墨寫意的韻味!肚奉}材我做過多次,每次都有新的想法!独献诱f道》反映了老子思想對中國人性格的形成產生的巨大影響。在設計泥塑稿時我沒有明確的設想,一味追求朦朧之美,只求在形式上尋找變化,在團塊中找線條、調子、形體這三位一體的圓雕造型魂魄。多次琢磨之后,在模糊的概念中我突發奇想,用石片任意作出肆意放縱的衣紋,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藝術手法是一種語言載體,藝術手法所詮釋的是作者要表達的一種形式。創新更趨向于超前意識的勞動,是前衛的。畢加索有語:談什么創新啊,能有些變化就不錯了。一位巨匠說出的話,足以們思索一輩子。
- 上一篇:黃楊木雕為什么成為中國木雕文化之一? 2019/3/25
- 下一篇:黃楊木雕投資收藏須不可不知注意事項 2019/3/9